4/01/2025

壹、推手的氣

從我開始帶新人學推手的那時起就被一件事困擾十幾年仍找不出原因-就是每個我帶的新人剛開始都可以輕鬆拿下,但過沒幾個月我就推不贏了。

起先我還能雲淡風清的說出「師弟贏過我是因為我教的好」、「都是因為我教學毫無保留,師弟才能青出於藍勝於藍」、「看到師弟的成長我很欣慰」。。。等等自我解嘲的話,但實際上內心既焦慮又憤憤難平。接連帶的幾個新人都這樣,我實在是坐不住了,於是趕緊向老師求救。

記得是學拳的第三年吧,在公園裡老師正在指導弟子們推手。我瞅準時機趁著空檔上前,好面子的我不想在眾人面前說出令我難堪的心事,於是隱晦的向老師訴說我的困境,希望他能告訴我答案。

老師聽後微微一笑,好像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似的,他右手捏起劍訣指著我,以一種神秘的口吻對著我說:「因為你沒有氣。」我當下聽了大喜過望:「原來是這樣啊!」心中所有的疑惑都解開了。「這樣你明白了嗎?」「我明白了!謝謝老師!」我激動的對著老師再三道謝。老師滿意地點點頭然後翩然轉身繼續指導其他的弟子們。

望著老師逐漸遠去的身影,我躊躇滿志的暗忖著,原來推手一直輸的原因就這麼簡單啊,只要有氣就好了嘛。。。欸不對啊氣是什麼?要怎樣才會有氣?唉呀剛剛怎麼忘記問了。。。我有些懊惱回答的太快了,都怪我太興奮了,才說我明白了怎麼好意思再去問呢。。。唉算了,反正只要有氣就好了嘛,我心裡這麽想著。

民國九十年代估狗還沒誕生,當時最硬的是烘焙雞,要在網路上搜尋只能先進入烘焙雞,然後從烘焙雞選擇想要搜尋的網站分類,如:運動、武術、氣功。。。等等,再一一點選其中眾多的網站,進入網站後再去搜尋有沒有想要的文章。

那時也沒有油管,要看影片只能在網站上看、找種子用批吐批下載、跟武友面交或郵寄光碟。順帶一提,那時學校宿舍的網路流量一天只有兩雞,在宿舍裡常常會聽到此起彼落的哀嚎聲「網路又爆了啊啊啊啊啊啊!」想必又是哪位同學下載教學影片沒注意到流量限制,爆量被鎖網路了。

沒有氣,那去練氣功不就有氣了嘛。這是我瀏覽眾多氣功網站後得到的結論。該去練哪門氣功好呢?這是接下來的問題。網路上搜尋到的氣功有外丹功、八段錦、易筋經、白雁氣功、太極門氣功、太極氣功十八式。。。等等。當時大多數的氣功網站都沒有附影片,所以也不知道它們長什麼樣子?要如何操作才會有氣?要解開這些問題唯有親眼見識才能揭曉了。

我仔細抄錄幾處氣功教學的場地以及時間,再比對課表選出不會和學校衝堂適合去拜訪的場地。因為大部分的氣功教學時間都蠻早的,所以不能選擇離學校太遠的地方或早上學校有課的時間。我選的是某公園的太極氣功十八式。

年月日我起了一個大早,騎著噗噗帶著早餐,默默的坐在旁邊看他們練功。早餐吃完了,太極氣功十八式練完了。我矇了。原來所謂的太極氣功十八式是把楊氏太極拳抽出十八個招式重新編排就叫太極氣功十八式,所以太極拳就是一種氣功?所以要練楊氏太極拳或太極氣功十八式才會有氣?

再拿太極氣功十八式和我學的太極拳相對照:

太極氣功十八式的起式是直直上掤,我學的太極拳起式是旋轉上掤。所以直直上掤有氣,旋轉上掤沒氣?

太極氣功十八式的雲手是掌心向內,我學的太極拳雲手是掌心向外。所以掌心向內有氣,掌心向外沒氣?

太極氣功十八式的倒捲肱是手掌立起,我學的太極拳倒捲肱是手掌打橫。所以手掌立起有氣,手掌打橫沒氣?

時光飛逝若干年後即使在老師門下我見面得恭敬的喊一聲「師兄好!」的人數已不到五位,見面得恭敬的喊我一聲「師兄好!」的人數已多達二、三十位,前述困擾我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仍然在老師的道場裡載浮載沉。

時間過的越久我就越不敢問老師:為什麼我練這麼久了還是一搭手就東倒西歪?為什麼被輕輕一推就踉蹌跌出亳無抵抗之力?為什麼其他師兄弟都有練出來就只有我沒有練出來?難道就只是因為我沒有氣?

我曾經很自豪老師教我的,無論單式、套路或是任何其他功法,每一樣我都勤奮不懈的練習,可是我的功夫還是很爛,難道這十年來我都沒有練到氣?難道這十年來老師都沒有教我氣?

就這樣我看不到盡頭也找不到方向,既無法前進也不能後退。一周又一周沒有進度不知所云的課堂練習,無止盡的教一些不知道打哪來的野路子單式、功法,亂七八糟不知道在推什麼的推手,我早已提不起勁練習,只覺得越練越厭煩。

無路可走無人能問之下我翻閱以前寫的筆記和講義,看看是不是有什麼要訣是我疏漏沒有注意到的?結果當然沒有,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問老師,和師兄弟討論,也沒有人可以說出個所以然。

無意間我在筆記中看到一個不顯眼的單式-“童子拜佛”。“童子拜佛”,其實就是傳武版的單腳深蹲,老師教過的怪招之一。

老師教學習慣教一些不是本門的招式,然後練習幾堂之後就沒下文了,然後又教新的招式。。。一直不斷的重複同樣的過程。所以我們學了很多不同門派的招式,但奇怪的是本門的招式卻很少着墨。我滿懷疑惑這麽多雜七雜八的招式,它們運勁的方式和理念彼此天南地北,它們相互的關係是什麼?老師想透過它們教我們什麼?它們要怎麼跟本門功法做連結?

老師想下一盤大棋?他想藉這般諸多紛雜矛盾的訓練成就我們異於一般的功體?並沒有。我後來才明白老師教這些純粹是騙時數用的,他根本沒有核心理念,或者說他的核心理念不在太極。

可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難怪我練那麼多功夫卻一點長進也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根本就不是核心,不練也沒關係,練多了反而讓自己錯亂,阻礙自己前進。只怪當時的我習武之心太熱切了,我像海綿一樣照單全收,卻不懂篩選也不會辨別。但那些都是事後諸葛了,當時的我怎麼會知道呢?

持平而論不能說老師不盡責,他曾經承諾過我只要三年就可以出功夫,可是過了三年他說我還要再練三年,三年到了又說要再三年。。。就這樣三年三年又三年。

我認為一個好的教學應該認真學習三到六個月就一定可以練出功夫,如果一年內練不出功夫,老師就應該要主動的幫學生調整並幫他找出問題,如果三年後學生還是無法出功夫,老師就應該放手請學生另請高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能滿足上述三者之一即是我師也,我自當執弟子禮師事之,但那可不包含浪費學生的時間、金錢啊。

話說回來“童子拜佛”或單腳深蹲,在多年以後,有一個更時髦更響亮的名字叫-“葉問蹲”。想起當時老師教我們這招時每個人都被操的東倒西歪,幾乎沒有人可以完整標準的做完它。

百無聊賴的我心想不然來練練“童子拜佛”好了,或許功夫練不好推手練不好,但或許可以從“童子拜佛”中找到安身之處。於是我從只能歪歪斜斜的勉強做完一下,一個星期後我已經可以連續做兩下了。

周末和大家推手的時候,雖然我一如往常一下就被推出去了,但我覺得好像有多撐個0.1秒。是錯覺嗎?再試試,好像真的有多撐個0.1秒耶!我思前想後最近好像沒學什麼新招,練拳也沒有新的體會,那會是什麼原因呢?難不成是。。。是“童子拜佛”!?

從此以後我每天格外努力練“童子拜佛”,三個月後我已經可以連續做十下了,雖然推手仍僅僅稍稍延長被推出去的時間大概多撐個1秒,可是已經足以改變我對武術的想法了。連結到「因為你沒有氣」的問題,我想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武術就是力量(武)加技術(術),本質上就是力量與力量之間的互動,雖然有技術的因素但力量還是排第一位,沒有力量就算有再多技術也用不上,反過來說就是因為有了力量,技術才有辦法施展。

所以武術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力量,有足夠的力量之後再學習如何利用力量,即使在複雜多變的對抗中,也能達到最大的輸出、最快速的輸出、最持續的輸出、最穩定的輸出,甚至多維協調的輸出、任意皆可控的輸出。

深蹲練的就是下肢乃至核心的力量,單腳深蹲則是再加上維持單腳站立時穩定軀幹的力量。難怪館長說深蹲救台灣,深蹲有沒有救台灣我不知道,但是深蹲救了我。

深蹲解決我所有的問題了嗎?其實沒有,它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開端,一個啟發。在往後的日子裡我一個又一個發現並攻克了推手的問題,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但至少我終於找到方向了,也有明確的方法可以去努力了,不用再依靠虛無飄渺不知從何著手的玄之又玄莫名其妙法門。

在這場追尋氣的旅程裡,我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明白原來氣在不同的語境裡代表不同的涵意,而且是不能相互通用假借的。如果沒有先釐清整件事的脈絡或理解整篇文章的上下文,挑選合適的氣去解釋,就胡亂套入氣這個語詞,很大的機率會鬧笑話或八竿子打不着邊。

通常為了區別所說的是什麼氣,會在氣的前面加上綴詞。例如以下這些氣:營氣,衛氣,內氣,外氣,宗氣,中氣,病氣,元氣,腎氣。。。

營氣指的是“運行於經脈之中,與血相伴,負責滋養臟腑、肌膚及全身的精微之氣”。

衛氣指的是“運行於體表,負責保護人體、防禦外邪、溫養肌膚和調節汗孔開合的保衛之氣”。

內氣指的是“人體內部運行於臟腑經絡之間的氣,包括元氣、營氣、衛氣等,維持生理功能的氣”。

外氣指的是“人體通過呼吸與自然界交換的氣,包括吸入的清氣和呼出的濁氣”。

宗氣指的是“由飲食精微(水榖之氣)與自然界清氣結合化生,積聚於胸中,促進呼吸、推動心肺功能和氣血運行的氣”。

中氣指的是“脾胃之氣,負責消化吸收、運化水榖精微,並推動升清降濁的氣”。

病氣指的是“由疾病或病理變化導致的氣機異常,如氣虛、氣滯、氣逆等”。

元氣指的是“由先天之精化生,後天水榖精微所充養,藏於腎間,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根本動力的氣”。

腎氣指的是“儲存在腎中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氣,負責生殖、發育及維持生命根本功能的氣”。

上述各種不同氣的定義由ChatGPT開釋,我懶的一個一個去找了。上述哪一個是老師說的氣?哪一個是我悟到的氣?顯然都不是。那我還得找多久才找得到老師說的氣?還要再碰壁誤解多少次?

直到現在我仍然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師當年會用「因為你沒有氣」這樣的答案來回答我。說人話很難嗎?

或許是他沒有能力解釋其中原理並指導我改善我的問題,或許是他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只能用一個籠統的名詞-“氣”來回答我也或許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所以他有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有啊他有回答啊。有回跟沒回一樣

我不贊同用不懂的名詞去解釋另一個不懂的名詞,因為這樣做不會得到一個清楚的答案,只會得到兩個不懂的名詞,然後還是不知道答案。

所以你問我現在有沒有氣?有啊,一肚子氣咧!


中華民國114年4月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